高位雙眼皮如何降低高度? 治療時機與費用

利用眼皮雙層剝離法搶救高位雙眼皮

 

雙眼皮在台灣是最常見的手術,一般來說都有20%比例雙眼皮重修,重修常見原因是高位眼皮、眼瞼下垂、低位眼皮、褶皺消失、皺皺鬆弛與不對稱,取皮量不足、疤痕感重、肉條感等問題,這些重修手術中,高位眼皮矯正是最困難的,採用雙層剝離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高位雙眼皮。

 

 

多數雙眼皮手術後,得到美麗的雙眼皮褶皺,但雙眼皮手術後,不滿意結果甚至併發症,逐年增加。這些不滿意結果,異常高位雙眼皮眼瞼褶皺,是常見客人抱怨,也是重修雙眼皮手術的主要原因,然而市場上很少有醫師擁有豐富成功矯正高位雙眼皮眼瞼褶皺,因為這是最具挑戰性的手術。

高位雙眼皮眼瞼褶皺,是指當眼睛保持在直視時,可視雙眼皮高度太高,使眼瞼看起來不自然、浮腫(也稱為“香腸眼”)、深褶皺、凹陷疤痕、眼瞼外翻、上瞼下垂、多發褶皺、不對稱、眼瞼凹陷、下皮瓣脹痛和眼瞼沉重,這些情況除影響眼睛外觀,也影響生理功能,也帶來嚴重心理負擔。

患者心理壓力來自:

1. 患者內心受傷、害怕、擔心,功能性問題如頭痛、眼乾、溢淚、洗臉眼睛進水,非常煎熬。
2. 患者做很多功課,諮詢許多專家醫師,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3. 醫師需要耐心及專業,清楚解釋手術過程。 初眼雙眼皮手術是容易可以做好,第二次重修手術,因眼皮條件受到滑動、容量與動力系統出問題,需要階段性手術,達到90分以上的結果,所以手術選醫師重要性,省去雙眼皮重修路程。 

雙眼皮重修術前諮詢:你該準備什麼?

  1. 雙眼皮不滿意高位雙眼皮,先要問題分析與雙眼皮的喜好改變,比除過去對於混血瞳的偏好,就會因前次手術方式產生不同問題與結果,建議與醫師當面諮詢雙眼皮手術前,可先準備自己目前偏好雙眼皮照片,提供之前開刀恢復過程的訊息,讓醫師諮詢時,具體掌握患者雙眼皮手術期望與需求,達到有效溝通與明白問題所在。

  2. 諮詢雙眼皮重修手術時,可以不上妝,諮詢時對於疤痕狀況、眼皮量、提瞼肌動力系統、眼皮容量系統、向下看與向上看滑動程度、配合原本天生的雙眼皮條件,分析出A、B、C三種雙眼皮高位雙眼皮重修難易度,量身訂做出手術的計畫。如本身近視度數高,可佩戴透明隱形眼鏡諮詢,以利諮詢過程中。
     

    高位雙眼皮術前評估

    在重修高位雙眼皮前進行一般常規眼科檢查。我們重視以下術前評估:
    1.兩個雙眼皮褶皺的高度、弧度、對稱性。
    2.瞼裂的高度和形狀(提眼瞼肌力評估)。
    3.上眼皮皮膚多少量和品質。
    4.眶脂肪量。
    5.赫林定律的存在與否。


    雙眼皮褶皺的理想高度和形狀,取決於每個人眶周結構和個人審美偏好,因此沒有統一審美標準,也缺乏定義高位雙眼皮的標準

    根據我們經驗,高位雙眼皮眼瞼褶皺高度,介於2.5 至 5.0 毫米(平均 3.5 毫米),經過雙眼皮重修後,降宰至前顯1.5 至 2.毫米,當可視瞼板前顯示大於2.5 毫米時,眼瞼看起來就越不自然。

    這些高位雙眼皮,當閉眼皮膚繃緊時測量,多是雙眼皮眼瞼摺痕高度> 10 mm 時,大多數患者不同程度的上瞼下垂,因此我們認為眼瞼摺痕高度越高,越容易上瞼下垂,越高位雙眼皮,眼瞼下垂的程度更嚴重,這現象背後的原因是高位沾黏使提眼瞼肌超負荷,並卡壓限制運動。

    高位雙眼皮眼瞼褶皺,由以下因素引起:

    1. 高雙眼皮摺痕切口設計
    2. 先前手術高固定,這種固定太高導致睫毛外翻或紅瞼緣不美觀。這就是為什麼高褶皺通常伴有瞼外翻的原因。
    3. 之前手術去除了過多的皮膚,導致上眼瞼皮膚不足以覆蓋瞼前組織。
    4. 切除過多的眼輪匝肌和眼眶脂肪,導致意外的高沾黏,型態上有眼窩,凹陷更容易導致高沾黏,從而發生高位褶皺。
    5. 患者有潛在的或輕微的眼瞼下垂,手術提肌功能如沒有得到矯正,更有可能出現高眼瞼褶皺伴上瞼下垂,新產生眼瞼褶皺會給提肌帶來負擔,也有手術過程提肌腱膜損傷,也可能導致眼瞼下垂的高位雙眼皮摺疊。

    重修高位雙眼皮,成功矯正高眼瞼褶皺的基本策略,要特別注意:
    1. 對當前的問題進行全面評估,並找出這些畸形的病因 
    2. 眼瞼折痕高度降低到適當的位置。
    3. 釋放粘連、重建滑動區和避免不必要的粘連。
    4. 對於上眼瞼體積不足或
    5. 眼瞼下垂患者,應同時進行增容或/和眼瞼瞼下垂矯正。
    6. 如果皮膚不足,不去除任何皮膚,並保留了原來的皮膚切口,這種情況下,手術前告知患者,初期留下明顯的疤痕,需要術後打雷射,6 個月後幾乎看不見疤痕。
    7. 如皮膚足夠,可以切除疤痕,但不可再組織切除(包括皮膚、眼輪匝肌、間隔脂肪、瞼前組織等),否則會導致高疤痕沾黏(高 位)和上眼瞼凹陷,要特別注意切除皮膚可能出現瞼裂白眼或眼瞼瞼外翻。對於切除舊高位雙眼皮的手術技術,手術較容易進行,術後眼瞼上只有一道疤痕,術後效果比較好。


     

高位雙眼皮(混血瞳)重修治療時間

» 立即搶救(7-14天)

重修雙眼皮的時機


重修雙第一個時間點,兩周內重調最理想,因組織沒有過度沾黏,可讓原醫師或是有經驗醫師接手調整,保持正能量,相信一定可以成功。傷口癒合角度,兩週內切開組織沒有沾黏,可微調,根據不滿意位置小幅度,但如果去皮量不足、脂肪容積不足,就會類似再一次雙眼皮手術。

由於如高位雙眼皮產生嚴重功能上障礙,比如說眼瞼外翻、睫毛過翹(睫毛外翻)、乾眼、眼瞼下垂影響生活(甚至有人經常頭痛)或是形態上自己都無法接受,我們建議當下就要先處理,因為這類的修復需要階段性治療,先讓部分功能改善,讓自己回到比較好的生活作息。
〈延伸閱讀:雙眼皮手術哪種適合?從9個案例幫你打造亮眼雙眸

» 延遲重修(經過半年以後)

第二個時間點是三到六個月,此時可以先用超脈衝雷射改善雙眼皮疤痕、甚至先用顯微皮膚與顆粒脂肪重建容量系統,這兩個治療步驟可以獨立進行,有時就改善雙眼皮眼形,不必再做雙眼皮重修。

如果沒有上述問題,剩下問題就是美醜與外觀的問題,此時可以慢慢考慮,甚至多諮詢不同醫師看法,因美醜與外觀很主觀。
〈延伸閱讀:什麼樣的雙眼皮才好看?仔細分析明星眼

高位雙眼皮矯正成功關鍵

高位雙眼皮矯正,在雙眼皮重修手術中,算是最困難的手術,手術該如何做?分幾點來說明:

  • 現有的摺痕和擬定的新摺痕線是在閉眼的情況下測量的,並使用毫米刻度或卡尺記錄從摺痕到中央眼瞼邊緣的距離。

1. 高位雙眼皮皮膚是否足夠

  • 眼瞼皮膚足夠眼瞼皮膚: 除了降低眼皮高度,也會為眼皮褶皺的形狀或設計,眼瞼皮膚在足夠眼瞼皮膚下,可切除先前的高褶皺,再疤痕內部做充分的沾黏鬆解,再固定出低位雙眼皮,降低褶皺。
  • 眼瞼皮膚不足夠眼瞼皮膚- 新皺褶和以前的皺褶之間的皮膚橋就沒辦法切除.
  • 因為大多數外科醫生在初次雙眼皮眼瞼手術切除皮膚,結膜炎的風險增加,保留皮膚對重修雙眼皮手術非常重要。 保留這種珍貴的皮膚,預防結膜炎,保護眼瞼皮膚以降低眼瞼褶皺。覆蓋到設定的新皺褶高度的皮膚量,對於到所需的雙眼皮高度非重要作用。
  • 高位雙眼皮皮膚不足怎麼辦?

    解決皮膚數量不足問題,治療方法有兩種:
    - 皮膚量不足情況,第一階段:先做顯微皮膚移植與填補脂肪,術後進行UP雷射,再2個月後再進入修復雙眼皮模式。。第二階段:進行雙眼皮修復手術,釋放沾黏,雙平面剝離(眼輪匝肌和眼眶脂肪之間以及眼眶脂肪和提肌腱膜之間),離斷提肌腱膜的沾黏,設計出最符合患者面部和整體眼睛形狀的新褶皺。

2. 高位雙眼皮需要層層仔細分離:

最重要是高位雙眼皮的雙層剝離技術,可以讓高位雙眼皮改為自然雙眼皮。高位雙眼皮皮下要雙層剝離。
重修或高位雙眼皮手術的困難度告,如何找到正確的平面當沒有脂肪可以作為指導時,我們會尋找潤滑膜或沿提肌表面的鬆散泡沫層組織。找到正確的平面后,我們然後沿著前一個摺痕慢慢釋放靠近輪匝肌下表面的所有粘附物。這是一個細膩的步驟,需要準確的手術決策。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在靠近輪匝肌下表面進行解剖,將第一次剝離的纖維肌組織分成兩層:附著在上皮瓣厚的眼輪匝肌和連接到提肌腱膜遠端的薄纖維組織層,從而釋放腱膜提肌的所有粘連。這種纖維組織或附著在遠端提肌腱膜上的一些瘢痕組織可能會使遠端提肌腱膜延長幾毫米。
這些剝離沾黏是重要的與困難技術,需要很有經驗的眼重修醫師才能有好的分離層次。


 

3. 高位雙眼皮需要足夠滑動系統與容量系統

利用殘存組織、脂肪、與眶膜,可避免沾黏,讓滑動可以流暢,甚至眼凹部分可以填補。


 

4. 高位雙眼皮合併動力系統問題:導致醫源性眼瞼下垂

上下粘連,睜眼肌肉把眼皮打開時, 拉住比較高位的雙眼皮線。 因此如果想要創造比較低的 雙眼皮線,須要鬆解高位粘連,用割開雙眼皮方式才能剪開 黏連。

手術由寬變窄,提眼眼瞼睜眼肌肉就像是羅馬簾,拉住眼皮眼瞼板,將眼睛睜開。 若滑動系統睜眼肌肉、眶膈前肌肉與皮膚因疤痕有粘連,產生卡壓而造成張眼功能障礙,同時睜開眼睛黏住皮膚向內皺摺,就會產生疤痕式雙眼皮皺摺。 
藉由雙眼皮手術,可以人工的製造皮膚與睜眼肌肉或眼瞼板的粘連,形成一道雙眼皮線。


重修雙眼皮由窄變寬,在更高的地方形成一個 新的雙眼皮皺摺,有幾個方法:
1. 直接用縫合做法,上面做一新縫線即可成功,但縫過的雙眼皮造成睫毛倒插、肉條感、皮太多、吃眼線的情形,表示雙眼皮下唇的皮膚過多,有時光用縫式重修 無法改善以上問題
2. 如果要要做大約比原來高2倍的雙眼皮線,單純用縫的,術後會有三眼皮的問題,之前的雙眼皮手厚的沾黏纖維化,會影響新雙眼皮的流暢度。


如果合併眼瞼下垂:
雙眼皮術後導致大小眼與雙眼皮下垂,醫學上稱為醫源性上瞼下垂,有時與眼窩凹陷、雙眼皮過寬過高的眼皮變形合併出現,導致高位雙眼皮重修具有一定難度。
主要原因是組織及瘢痕不當粘連、雙眼皮內組織去除不當及提肌動力系統某一環節損傷所致。無論是切開法重瞼術後還是縫合雙眼皮術後發生眼瞼下垂,一般採切開法進行高位雙眼皮修復。


〈延伸閱讀:WeE雙眼皮手術:告訴你不可不知的魔鬼細節
 

成功案例

雙眼皮高位重修成功案例探討

Case 1:

如果高位雙眼皮合併眼瞼下垂,因為過去切皮量過多或是脂肪去除過多,就要重建動力,滑動與容量系統.
雙眼皮重修修復原則包括手術松解組織粘連、結構重新定位,修復損傷組織,利用周圍組織或移植脂肪預防粘連。

Case 2: 

如果高位雙眼皮因高位沾黏與雙眼皮過深,就要重建動力,滑動與容量系統.

 

Case 3: 

如果高位雙眼皮因高位沾黏與雙眼皮過深,可以用內部脂肪阻隔沾黏。

Case 4:

如果高位雙眼皮因為過去切皮量過多或是脂肪去除過多,就要重建動力,滑動與容量系統..

Case 5:

開過四次雙眼皮,但仍舊是高位雙眼皮,需要利用雙層剝離技術,分離沾黏,重建動力,滑動與容量系統,因此可以降低高位雙眼皮。\

 


高位雙眼皮矯正與重修醫師推薦


矯正高位雙眼皮眼瞼褶皺的手術,需要掌握皮膚設計、雙層次剝離技術鬆解沾黏、眼瞼匝肌固定、眼眶脂肪重置、脂肪移植技術是,釋放沾黏、重建滑動區和避免不必要的粘連,熟悉這些方法才能創造滿意度高,降低併發症,成功修復手術可降低上眼皮眼瞼摺痕高度,可以遠端諮詢,提供解決方案失敗高位雙眼皮手術,
〈延伸閱讀:雙眼皮固定方式美學分析

高位雙眼皮眼瞼皮膚疤痕問題

高位眼皮若無足夠皮膚,直接切除疤痕組織會導致更加緊繃,並導致上眼瞼外翻。
〈延伸閱讀:縫雙眼皮還是割雙眼皮?該怎麼選?一篇完整了解雙眼皮手術

 

手術方式:在較低褶皺高度做了一個切口,進行以釋放粘連,雙平面剝離(眼輪匝肌和眼眶脂肪之間以及眼眶脂肪和提肌腱膜之間),離斷提肌腱膜的沾黏,沒有體積不足,我們不需要額外的組織,改善輪廓不規則性,設計出最符合患者面部和整體眼睛形狀的新褶皺,在睜開和閉上眼睛的情況下,先前高位雙眼皮疤痕可用UP雷射改善。
〈延伸閱讀:WeE無痕微創6點八段錦縫合雙眼皮手術

 

雙眼皮重修解決大小眼問題

- 大小眼可能因為提眼肌不平均,合併眼瞼下垂的情況下:高位雙眼皮有時潛在眼瞼下垂,容易產生誤區,當任何額外的重量載入到提肌腱膜上(通過將高位接到提肌腱膜)時,可能發生眼瞼下垂的情況,會診時可能會沒被診斷出來,因許多患者在與醫生一起照鏡子時,往往完全睜開眼睛。此時興奮或緊張會引起交感神經反應,而把眼瞼下垂隱藏,若WeE在評估與諮詢過程,會仔細評估潛在眼瞼下垂。
〈延伸閱讀:內雙也能割雙眼皮嗎?一篇了解內雙和外雙差別及適合手術!

 

雙眼皮重修費用是多少?

雙眼皮重修費用:因每個狀況不同,需要整體的治療方案,
皮膚與組織重建:4萬到8萬。
雙眼皮重修:放鬆沾黏與調整提眼肌張力,甚至提眼瞼肌前徙或縮短,費用18-20萬。
術後疤痕雷射:1萬/次。
〈延伸閱讀:割雙眼皮失敗不用怕!維醫專業雙眼皮重修,手術案例、費用分享

如何找到適合醫師

臨床上進行修復雙眼皮術後產生的醫源性眼瞼下垂修復時,醫師要有能力根據其皮膚亮、疤痕、眼窩脂肪量、上瞼下垂病因及嚴重程度,結合治療原則選擇合適術式,因此諮詢時要看醫師的能力與技術,才能達到較好修復效果。患者尋找醫師時,可看醫師對於「品質掌握」、「經驗交流」、「經歷提升」掌握度,以資深」或資淺」醫師不代表可以控制品質,只有從他的案例,對於高度專業眼修復問題、透過不斷進化,才能夠解決高位雙眼皮造成眼整形與修復各項問題才能掌握高位雙眼皮修復問題。
高階眼整形修復技術的醫師,在美容整形中的相對稀少,因為從手術計畫、溝通到傷口癒合的細節,需要精熟皮膚組織、解剖學細節、純掌握肌肉、韌帶、筋膜的剝離技術,到合併雷射光電修復,才可以相輔相成,這些經驗要有修復大量眼部外傷、臉部骨折的各類傷口,對於皮膚、組織、血管、肌肉、神經的切縫都有顯微手術經驗,過去在教學醫院醫學中心精研,最後才能成為高位雙眼皮修復專家,得到完美結果。




參考文獻:
1. 
Algorithm for Correction of Unaesthetic High Eyelid Folds January 2023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Kamol Wattanakrai Nattawut Chiemchaisri Penpun Wattanakrai 
2.  High Double Eyelid Fold Correction Using Wide Dual-Plane Dissection  AESTHETIC SURGERY Kenneth K. Kim, MD, FACS,* Woo-Seok Kim, PhD,† Se Kwang Oh, MD, PhD,‡ and Hong Seok Kim, M

LINE TOP